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作品 > 聊说代州民间过年风俗民情

聊说代州民间过年风俗民情

2017年11月10日 10:17:38 访问量:521 作者:王斌

聊说代州民间过年风俗民情

    代州老百姓都习惯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聊说代州过年的风俗民情,诸如:腊八粥-----祭灶神-----扫房子-----磨豆腐-----炖大肉-----蒸馍馍-----贴春联-----糊窗花-----垒旺火-----捏扁食-----熬年夜-----拜大年-----迎喜神-----走亲戚-----接财神-----闹元宵。还得从腊月初八开始道来。

    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熬腊八粥。腊月初八这天的早晨,主妇会早早起床,把大米、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东西放在一起熬成粥。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第二天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就开始煮,再用微火熬,腊八粥才算熬好。文献记载,吃腊八粥是从宋朝开始的,在这一天,人们还要祭祀祖先、众神并庆祝丰收。后

作者简介

 王斌  男,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乡东章村,草根家庭。中共党员,毕业于大同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代县五中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县模范教师,学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代县作协会员,三晋十佳教师作者,擅长写辞赋,被中华辞赋联合会授予“赋炟”雅号。曾为《学习报》特邀编辑,《作文周刊》读写辅导员、《今日雁门》特邀记者,编写过《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诸多文章刊发于县、市、省、国家级刊物、报纸、网站。代表作《我的大学时光》、《名城代州赋》。

 

来,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目前,代县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粮丰收”的俗语。

    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祭灶。关于祭灶的习俗,有一个凄凉的民间传说。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珍宝,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缺衣少食,他们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赤脚而行的同路人,两人一路走来,谈得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他是受阎王指派,来矿上收100名矿工的性命。老汉心急如焚,乞求他留下自己的儿子。这位“赤脚大仙”慨然应允,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生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说话被灶君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大怒,立即惩罚了“赤脚大仙”,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要给灶君上供,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在代州,最典型的祭灶食品要算吃麻糖了。麻糖最为粘牙,用它来祭灶,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人间监督人们行为的神仙,有上通下达的职责。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给他供上麻糖,希望他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美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来监督百姓行为的神,谁有了过失,就要在他家的墙上画个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然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的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意思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室内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罩床单窗帘,到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磨碎去渣,加水后煮沸,然后用毛硝点浆成块儿,装进腹布袋,挤压成豆腐。还要将豆腐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块儿,放进清水中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炖大肉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代州人叫下锅。从这一天一直到腊月二十八,是人们准备过年时吃的饭菜的时间。代州有过年杀猪的习俗,二十六这天不仅要把过年期间的肉炖出来,还要准备一口大的家具,把做好的烧肉、丸子、头肉、肠肚等肉盛下来,供家人平时食用。

    蒸馍馍

    腊月二十七蒸元宝馍。代州人讲究过大年要蒸形状像元宝式的馍馍,周围有花瓣,中间顶处安一红枣。各家都要根据家里人口多少和来的客人多少,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初五的元宝馍。还要蒸个连体的元宝馍,留在锅里看锅,以防铁李拐将饭锅偷走。

     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可以分为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框对贴于大门的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抬头见喜)。斗方贴在照壁上(如:满院生金)和香升上(如:满斗焚香),或只写“福”、“ 禄” 、“寿”。

    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屋门和墙壁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还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为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各家各户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军队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要派人查看,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糊窗花

在代州,尤其是代州农村,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一种很常见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称为窗花。居室窗棂新换的白粉莲纸上,贴着自家剪的窗花。窗花有花鸟鱼虫、古今人物,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窗子中间几格,用三角形彩色纸鬭成几何图案;最上方两角窗格,在白纸中间掏空的葫芦形中,粘上纸做的小风铃。窗花集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将节日装点得十分红火。

    垒旺火

在代州每年的腊月三十,家家户户将院子内外打扫干净,便开始垒旺火,过去是用木柴垒,点燃旺火叫发旺火,其意是发财。如今是垒煤炭的,寓意日子红火美满,垒好后,在最上面插一木柴,用红纸条贴“旺气冲天”小签。

根据传说,远古时期,和虎狼一样,是凶猛的野兽,常于寒冬新春时,在夜间深入村庄伤害人畜,令人叫苦连天。有一年腊月三十傍晚,到了一个村庄,恰好有牧童用鞭子,听到后就逃到了另一个村庄,这时看见一个妇人晒出了红衣,就又慌张地跑了。
     
后来人们就知道这个害人的家伙害怕红色和鞭声,每到除夕之夜人们就在院内点燃篝火,挂起红灯笼,通宵达旦。其实旺火也并不一定是传说中那样由来的,主要是在除旧迎新的时候,人们图个吉祥如意,喜庆热闹。关于旺火的寓意,取其六畜兴旺,来年光景红火。

     捏扁食

    大年三十捏扁食。扁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饺子。大年三十这天,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剁馅儿的剁馅儿,和面的和面,待馅儿调拌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说笑,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替的时刻,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民间传说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黄土人的耳朵能固定住,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记住女娲的功绩,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这就是后来的饺子。

    饺子是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人们可以把各种寓意吉祥的东西包到饺子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币等放进馅儿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的人早生贵子。在代州民间盛行一种习俗,就是在包饺子的时候,将硬币洗干净,包进饺子里。初一早上,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谁在这一年就有福气。这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人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是小孩子为了能吃到硬币,会尽量多吃饺子,引得全家哈哈大笑。

    熬年夜

    大年三十还要守岁。熬年夜。民间传说三十晚上只要有耐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一起聊天、看春晚守岁,同时享受天伦之乐。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岁,象征着把一切灾祸和疾病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

    拜大年

    初一磕头拜大年。大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走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家中晚辈先给长辈磕头,然后由长辈带领晚辈出去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拜年的,称为“团拜”,现在时兴手机通话拜年和发短信和微信拜年。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迎喜神

喜神就是百姓将刘备、关公、张飞、诸葛亮等英雄好汉视为心目当中的忠义、财神,合称为喜神。迎喜神在代州形式各异,有的以村(西马村)集中去迎:有的村以街道(富村的下园街)去迎:大多村是以个户去迎。早饭过后,只见妇女抱上小孩,孩子扶着老人,那男人牵着毛驴、骡马,娃娃提着鞭炮,全家出动,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开始迎喜神。迎喜神就是前往喜神所在的方位祈福,点三炷礼香,敬三份黄表,燃放鞭炮,叩上三头,大家希望自己身上沾沾喜气,喜神能被自已迎接回家,祈求一年幸福平安,天天有喜事。

 走亲戚

    代州的老规矩是过了破五走亲戚,一般是闺女和女婿一起回娘家,然后再去其他亲戚家。在民间,大年初五走亲戚是不能空着手去的,去哪一家都得提上礼品。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带的礼品大多是点心,而现在,水果、牛奶等成为送礼佳品。

    接财神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正月初五这天早上,所有因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商店都要开张营业,大家燃放爆竹,迎接财神,祈求财神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哪怕有了过失,也不会挨骂挨打,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谁打骂孩子,就会受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古时候人们有在这一天观灯的习俗,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上的一项主要活动,这项活动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都要制灯谜,猜谜的人很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大家猜。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十分有趣,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深受群众的欢迎。代州每年正月十三红火彩街、远古是三关四街的红火十四、十五在县城大街行进和打场场表演,后来是乡下的秧歌队、高跷队、挠阁、社火、道情也在正月十五进城来表演。再后来学校、企业和个体门店弄起了彩车,更显热闹非凡。近年来,代州搞元宵灯展,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彩灯让很多市民流连忘返。正月十五这天夜幕一降临,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县城大街观看彩灯,观赏红火表演。真可谓,正月十五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过完正月十六,老百姓所说的这个年就算是过去了,人们的生活也要归于平常了。

春节的各种习俗在我们代州世袭传承,无论是吃腊八粥、送灶王爷、捏扁食,还是贴春联,垒旺火、迎喜神等等过大年的形式背后都有其古老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民间年俗共同营造出祥和 、喜庆和红火的代州过年的图景

 

作者简介

王斌 男,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乡东章村,草根家庭。中共党员,毕业于大同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代县五中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县模范教师,学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代县作协会员,三晋十佳教师作者,擅长写辞赋,被中华辞赋联合会授予“赋炟”雅号。曾为《学习报》特邀编辑,《作文周刊》读写辅导员、《今日雁门》特邀记者,编写过《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诸多文章刊发于县、市、省、国家级刊物、报纸、网站。代表作《逝去的大学时光》、《名城代州赋》。

编辑:王斌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