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作品 > 论文《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2014年04月25日 08:37:52 访问量:425

小学数学低段

论文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阳明堡南关小学

 

 

 

 

 

 

 

                

 

 

 

 

 

 

 

 

 

 

 

内容摘要: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关键词:师生互动   提高   效率    学生差异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
  1  在需要探究时进行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43+21。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6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43+21为什么等于64?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算40+20=60,再算3+1=4,最后60+4=64。也可以先算43+20=63,再算63+1=64。还可以先算40+21=61,再算61+3=64。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法,“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方法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在学生困惑时进行互动。学生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师生互动,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以后,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此时教师不给予简单的判定,进行这样的互动环节:教师问“平角的定义是什么?它应具备什么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回答。一学生说:“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另一学生说:“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教师又问:“平角和直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教师接着问:“现在,你们还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吗?”学生摇头。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3  在学生错误时进行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来自于课堂本身,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具有鲜活性。教师如果能把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地利用,进行师生互动,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如“认识1120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1120,游戏是“石头、剪刀、布”,规则:同桌两人玩,谁赢一次,谁从桌上拿两根小棒。学生汇报时,多数学生都是双数,只有一个学生说是9根。这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可能是9根吗?”一名学生说:“不可能是9,因为每赢一次只能拿两根,不可能是单数。”老师夸奖了这位学生,并引导其他学生两根两根地数小棒,结果没有出现9。那位说9根的学生这时明白了自己少数了一根。以错误为生长点,恰当引导,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细心体悟错在何出,让他们觉得学习贵在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双数和单数之分,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1  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其实,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也许对话的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但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24时计时法”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条题目:小红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小红睡了多长时间?审题后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先算算看?”学生操作后汇报是10小时。教师问:“能说说你的方法吗?”学生有的是数的;有的是画时间线段图,再数的;还有的是通过计算的12-8=4(小时)4+6=10(小时)这里,教师任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便是比较好地关注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顺应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个性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2.
引导学生合作。师生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全体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请小朋友数出1000个小棒,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10000可以怎样数?这时,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小棒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这么多!”教室里充满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个小棒。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效率怎能不提高? 

参考文献

 (1)左彬——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庆林——高校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王昌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