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之三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之三

2014年09月18日 16:49:59 访问量:502 作者:张贵才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初探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改实验报告

实验人

代县枣林段村小学       乔海霞

试验班级

五、六年级

试验时间

2013.62014.6

试验用时

实验人数

73

试验效果

良好

初探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位哲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德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10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实践价值: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通过两年的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哪些好习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收到三个实效: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获得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经验,并养成一些好习惯;其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上升,校风、学风更好;最后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实效,社会、家长更加认同。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及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为此,本课题将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

    1、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索;

    2、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3、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如果少年儿童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他们人生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在主要体现在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四、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参加课题教师要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既注重研究结果,更强调研究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和实施课题的能力。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需要各方面给与高度的重视与配合。每一张张问卷将成为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必要依据及沟通桥梁。

     3.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除采用以上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本课题还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德育处、班主任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值周组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习惯评价内容建设。

围绕“公德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这十种习惯,完善内容,细化评价方法。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设立班级习惯教育栏目,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广播。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信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自主教育栏目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习惯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68月,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139月—20144月,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方法;

     3、总结结题阶段:20145月—6月,收集个案记录,整理装订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实验效果明显:通过一年的努力,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4、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形成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为主题的研究报告。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20145月将完成结题工作,综上所述,我校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极少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需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模式还不成熟。如何发挥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仍显薄弱,学校的督导评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针对上述不足,为了让实验的预期目的达到更好的实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今后的实施中特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学生文明习惯督导评价机制的改革。
  在新的形势下,要围绕研究如何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了解他人,在参与中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培养创造的能力。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学校领导、教师在评价时,首先应该更新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变化的动态个体,这是搞好学生督导评价的前提。同时,要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是科学的评价观与传统的评价观的根本区别,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3、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行为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我校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段村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九、参考文献:
  1、《教育的智慧》主编林崇德
  2、《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3、魏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编辑:张贵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