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报告
实验人 |
枣林段村小学杨彦丽 |
实验人数 |
85 |
实验用时 |
2013.4-2014.6 |
实验年级 |
五六年级 |
实验时间 |
2013.4 |
实验效果 |
良好 |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段作文在教学过程中,还缺乏进一步指导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与他们自己的心理实际相联系;机械地统一命题、统一要求,用同一种尺寸评估的现象时有出现。一句话,作文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所有这些大大束缚了学生以创新精神作文和作文的创新,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还不是很明显。
鉴于上述原因,我选择了“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点,旨在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路子。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
1.大背景:教改的影响下,探索适应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已迫在眉睫。
2.小背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重重:
(1)“应试化”倾向严重。
(2)“命题化”倾向严重。
(3)“三话化”倾向严重。即假话、空话、套话盛行,甚至有些小学生干脆不写作文,或是不理不睬。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目标
在有关创新性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在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实践探索,将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作文教学经验提升为创新作文教学的新理论。
2、实践探索目标
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密切结合从中更新老师作文教学观念,形成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在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更快地提高习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
(一)研究问题
1、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研究
2、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3、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对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过程(包括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及常规步骤(包括指导方法,训练方式,评议方式)进行改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读创新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形成合力,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2、行动研究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作文创新教学方式,并围绕初步摸索的模式反复验证,主要通过组教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等分析、研究。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对阶段性成果及时作出处理。
四、阶段研究内容及工作措施。
(一)准备阶段。
1、学习《走进新课程》及《语文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和方向。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对语文教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行动计划。
1、理论学习,并进行研讨。
(二)实施阶段。
第一步: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着手实施。
2、对教学方案进行评价、修改。
3、由我在班级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4、定期进行资料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阶段报告。 目标:完成教师指导策略的分析。
第二步:
1、对研究班级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形成指导策略。
2、对自己的指导经验加以总结,在研究班级进行推广。
3、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总结提高。 目标:逐步形成和完善交流与合作的指导策略。
第三步:
1、将经验推广到非研究班,加以验证,达到资源共享。
2、总结课程经验,进一步完善指导策略。
3、整理前期优秀个案,申报优秀案例。 目标:形成优化课堂教学的指导策略。
1、以兴趣引路,让学生写趣味作文。
(1)、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始或某段教学内容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运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意义不大的问题可作适当的引导,让其再生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搜集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或是通过实验、讨论进行验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山中访友》一课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就可以解决的?如何查找?哪些是需要讨论甚至辩论来明白的?哪些是暂时还解决不了的?在这些问题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那个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对“为什么作者把大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最感兴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法,确定为:a自己初读课文,并思考;b小组讨论并汇报;c集体解决。
(3)、阐述研究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所解决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则通过归纳与总结,然后整理自己的思想。如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关于年轻人是否应该帮助作者,让他免费读书的问题,同学们有不同见解,经过激烈的辩论,双方发现谁都很难说服对方,于是,大家停下来梳理研究的过程,决定把自己的理由写下来。有的认为青年做得对,有的认为青年这样做不利于作者的独立成长。
(4)、发现新问题。
上一次的讨论后,启发学生,这一次的学习、探究、习作你有没有新的思考?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果自己想要看书却没钱买,会怎么办?向父母要还是自己把零用钱攒起来?……于是,新一轮的探讨又开始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好性取得话题进行研究。
2、尊重自我,让学生写个性作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愿望,让他们写出个性,写出真性情。
3、以生活为源,让学生写真实作文。
六一班刘俊宇同学对同学们相互起绰号的热潮产生了兴趣,他写下了《绰号风波》,文中这样表述:“绰号是个害人精,让我愁云满面;绰号是个和事佬,让我开怀大笑。绰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这一下,可在班内掀起了一股“取绰号大讨论”的风波呢。
4、以主题实践,让学生写作文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并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如“童年”的主题,通过让孩子们回忆、交流童年的有趣活动,童年的印象深刻的事件……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入童年的画面,也厚实了孩子们心中的童年。
5、一分钟日记
倡导每日一分钟日记,旨在让学生养成每日动动笔的习惯,不让这成为学生的负担。
6、评价的开放,让学生体验成功
即摒弃原有的论断式、单一性的作文评价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评价。
(1)、情感性评价
首先,评价学生在习作准备、习作过程中是否认真投入;其次,评价学生字里行间溢出的情感是否真切感人。
如老师们的评价语:“多么细心呀,这么小的事在你笔下竟是那般的动人!”“老师真想去你写的那个美丽的地方玩玩!”
(2)、展示性评价
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习作的成果作为评价内容,通过直接呈现或现场展示的形式接受评价。
(3)、差异性评价
在评价时承认并且尊重学生在语言发展和智慧风格上的差异,把学生在作文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差异性都作为有价值的方面,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参照与纵向比较,促进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以及激励习作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在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堂上,诸如:“你觉得你写的这段话中,最满意的是哪句话(或哪个词)?”“你能将你的作文中认为写得最棒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吗?”等等时时可见,日久天长,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4)小组评价
评改时,组与组之间交叉评改。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评价内容包括作文题目、错别字、语病、主要优缺点、内容、语言、结构、卷面等,然后全体组员共同讨论,给范文写出评改意见,由组长在讲台上朗读。再让下面的同学议论评语是否恰当、中肯,教师点评是以肯定小组意见为主,抓住文章及评改意见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评议,不必面面俱到。
(5)、改中辅导。
学生互批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6)、自我点评。
上述环节结束后,把作文本还作者,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
(8)、改后总评。
教师整理出这次写作及评改的情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以供下次写作及评改时借鉴。同时结合优秀评语,再次对评语写作进行指导。
(三)总结阶段。
1、组织参加课堂教学观摩。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 目标:完成《小学高段作文创新教学研究》的研究报告。
教学案例:
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flash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学生欣赏
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学生思考并书写。
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
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
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
(评论: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教学反思:
(一)、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重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五、研究成果。
1、教师专业发展层面:
(1)、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2)、转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通过探索实践,健全其中的环节机制,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促使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3)、破除作文批改教师中心观,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批改模式,使学生既能驾驭各种文体的写作,又能掌握各类文体的批改方法,从自主参与中得到锻炼,从自主批改中得到提高。
2、学生发展层面: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坚定、更多的成功,让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变得更具魅力。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时地给课堂注入文化元素。
1).提高课堂教学的探究性,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2).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让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3)、利用师生双向交流,学生自主参与,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4)、学生自主参与作文批改,改写并进,读写结合,获得大量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评价后的反馈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7)、在每一次作文评改中中寻找亮点和契机,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关爱。
(三)其他现实性成果
1.论文。
2.学生习作情况。
(1)、学生习作兴趣浓了,习作真的“真”了
事实上,过去学生习作中假话,空话、套话现象非常严重,课题研究后,孩子们开始“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
(2)、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3)、学生的个性获得了发展
六、问题与反思。
(1)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评价,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研究还比较肤浅。教师评价的最佳时机把握不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往往忽略。
(2)不少教师是第一次做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
(3)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及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对课题研究参差不齐。
(4)受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影响比较大,学校、家长、社会对考试的期待很高,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很大,课题研究只能在考试的框架下实施。
七、努力的方向。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将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后续的研究,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主动读书,主动习作的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为生活习作,为表达习作,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挣脱“应试作文”的桎梏,因此,在大力推动创新性习作的同时,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升仍值得困惑!
八、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儿童作文教学论》 周一贯 宁波出版社
3、《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4、《作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来》 罗妙嫦
5、《“儿童作文”教学论》 周一贯 宁波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P174
6《小学作文教例与教案研制》 朱水根编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P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