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之二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之二

2014年09月18日 16:46:58 访问量:509 作者:张贵才

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高段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课题结题报告

实验人

代县枣林段村小学

郝建梅

试验班级

五、六年级

试验时间

2013.62014.6

试验用时

实验人数

80

试验效果

良好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一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课题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地处农村,生源复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整体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及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研究。

目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其地域的不同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产生不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理论依据 (一)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它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见《辞海》),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习惯的形成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叶圣陶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他认为小学生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训练的措施和方法作了周到详尽的论述,在阅读、说话、写字、作文、计算、劳动等训练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对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四)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二、课题的界定

(一)习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出了如下的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2、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348页。)百科名片中习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二)策略 百科名片中策略一般是指: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3、优化班级学习氛围的策略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寻找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3、通过研究摸索小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新时期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常规习惯,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习惯;二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2、归纳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应遵循的原则。

3、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三)研究主要过程及方法

学校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调查研究。

 

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做到

一般

较差

 

1

注意学习时间安排的良好学习习惯

38.4

41.9

19.8

2

与人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27.9

52.3

19.8

3

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学习习惯。

37.3

36

26.7

4

读书,写字等学习体态姿势正确的学习习惯。

32.6

55.8

11.6

5

能做好课前准备,摆放好当堂的书本和用具,能适当预习的习惯。

33.7

53.5

12.8

6

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4.9

54.7

10.4

通过观察及问卷摸清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校学生因为生源复杂,所以在各种习惯方面表现不是很好,如:“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学习习惯。”高段做到的是37.3。“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高段做到的是34.9。这些不良习惯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要从抓学生的习惯入手,为此,我校立足于实际,针对现状确立了《中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全面启动养成教育“四个一”系列活动。“比一比,看谁棒”的学习活动;“整一整,看谁帅”的仪表活动;“捡一捡,看谁勤”的卫生活动;“做一做,看谁行”的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对于参会的80名家长进行了家庭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问卷。

对于其中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主动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问卷内容

    

统计结果

您孩子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时有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吗?

A、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办

B、不自觉不主动 

C、能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A47人,B22人,C11

由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的占60.95℅,但自主学习的学生较少只占12.06℅。

“您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急需养成的好习惯”进行了统计分析:

问卷内容

    

统计结果

您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急需养成的好习惯是

A、学习自觉,认真

B、爱思考、善于表达

C、能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D、书写认真

A26人,B32人,C27人,D37

由统计结果发现这一问卷内容中许多家长出现了选择多项的情况,希望学生急需养成“学习自觉,认真”的习惯占比73.65,希望学生急需养成“书写认真”的习惯占比68.25℅。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对于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还需加大力度,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课题组紧紧围绕《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展开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策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成长。

1、注重课堂,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人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扮演好“两种角色”(引导者、提问者),做到以下几点:

1)用开放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人本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白自身的发展要靠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学习文章中的知识点,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2)用学生主体观构建人本课堂。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规律,在互动中寻找方法,在探究中理清思路,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用宽容构建人本课堂。允许学生说“不理解”、“我还没有想好”“我认为”;还学生质疑权与商榷权;让学生以挑战者的身份进行二度创作。

2、加强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此,我们聘请专家和资深的领导来学校为家长上课。通过家校联系活动,广大家长对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家长们一致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讲座让他们收获很大,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做孩子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心灵,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是长期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形成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开通了“校讯通”,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

四、研究成果

(一)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论文集  案例集

(二)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构建了我们心中的课堂——“人本课堂”。重新编印了校本教材——《手写圣贤书口诵经典文》

(三)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归纳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1、学习体态姿势的良好习惯养成

正确的读、写体态姿势,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学生身体的发展。教师和家长要研究教育方法,以使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后,还要时刻关注,共同督察,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

2、学习时间安排的良好习惯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一天的时间里,人的精力不可能从始到终都保持同样的旺盛。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出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早上起来利用洗漱时间听听英语,晚上睡觉前看一看有意义的课外书。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这也是保证时间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像橡皮筋,老是拉扯它就会失去弹力,只有适当的放松,弹力才不会失效。实际上大脑也一样,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3、课堂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学生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听课效率高,当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就多,就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练习时就能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4、课前适当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不能够弄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预习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不但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时间和科目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科应坚持课前预习,这样,在听课时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争取学习主动。

5、课后认真复习的良好习惯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6、选用适宜学法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调节指导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式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学会思维。学习方法很多,而且人们喜欢的方法不等于是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在学法上的指导研究,引导学生选用效率最高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

(四)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摸索出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1、营造环境

各部门团结协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柯尔伯格在给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应鼓励学生进行行为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认知力。”为此,我们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形成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学年、学期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4)学习行为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5)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2、教师指导

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堂指导学生预习及复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复习、思维等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正常学习的保障。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教育,把常规训练抓严、抓细、抓实、抓活,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如“上课”的常规要求分为以下几步来具体训练:(1)课前先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把用品放在桌子右上角;(2)预备铃一响,立即进入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全班齐诵经典古诗文;(3)上课时要求坐端正,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发言;(4)发言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完整答题,其他同学虚心倾听,不随便插话;(5)朗读时双手拿书,眼睛看着字,字字过目,发音准确响亮,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6)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一拳,眼睛离课本一尺)。这样,通过具体指导,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严格训练,并在以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随时提醒、督促,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3、小组竞赛

我们的竞赛多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分小组与小组,大组与大组、男生与女生。即使是一个人参加的竞赛也代表一个集体,比如课前准备的比赛,课后复习效果的比拼等。竞赛的结果会和集体的利益挂钩。每周记录,做得好的组就给他们加颗金星或红星。这颗如果是金星,那得到真不容易,因为它代表他们组做得是最好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无处不在的竞赛,使同学们焕发了向上的精神,使很多课内的行为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使过去要孩子们干的事,变成了他们自己要干的事。如,每当课堂要进行读书比赛了,组内成员便会马上互相提醒:坐端正,书拿好。

4、班级“同化”

一个团体形成一种好风气,就一定会“同化”人。如果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班风,就会使班集体奋发向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关键在于培养全体成员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与读书是联系在一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学生在它相应的年龄,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读的书,那是人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学校非常注重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学校为9个日托班建立了图书角,开学时送给每位学生一本书,每日必读校本教材《手写圣贤书 口诵经典文》,三—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教师全批全改,以此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活动促进了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学生受到了熏陶。

5、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合作,借助家长的力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班级听课,与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于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每学期的日托班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参加,每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创作的画卷,动人的舞姿,听到清脆的歌声时,他们展露的是放心的微笑。每学期都开展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缩短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在假期我校每位教师至少走进三位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收集到家长对于老师教学或学校发展的建议,这样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利于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我们还通过邀请专家来校对家长做报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的能力。利用“校讯通”等方式及时传达学校的重要信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动态。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明确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并配合督促教育。使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有一个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

(五)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积累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强化训练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教师应具体观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3)抓好典型,反复强化,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2、督查评比法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教师进行不定期地抽查,利用班会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学期末评先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对一些经常违规的同学也进行小小的“处罚”。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发现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种美德,会使人终身受益。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仿效的榜样。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老师是出现在学生面前活生生的形象。老师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一切要求学生养成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正如加里宁说的那样:“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质,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其次,发挥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优秀的学生就是他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教师要树立典型,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视,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说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因此我们经常与家长联系,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行为指导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形成发展过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具体的、简单易行的。如上课铃响进教室,准备好学习课本和文具,认真听讲,有问题举手,教师同意后发言;按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坐姿正确等。这些都是一些具体操作性质的常规习惯,只要教师勤于督促、适时指导是能够做到的。到了高年级,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不断丰富复杂,例如,预习课前知识的习惯、查阅资料的习惯、独立钻研问题的习惯等,趋向于抽象的思维活动,教师就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细心扶植,逐渐提高习惯的层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研究成效

(一)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形成了办学特色。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与课题研究前有了较大转变。

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

(实验后)

               

做到

基本做到

没有做到

 

1

注意学习时间安排的良好学习习惯

98

2%

0

2

与人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95

4.2

0.8%

3

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学习习惯。

94.6

3.4

2%

4

读书,写字等学习体态姿势正确的学习习惯。

99

1%

0

5

能做好课前准备,摆放好当堂的书本和用具,能适当预习的习惯。

98

2%

0

6

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97.2

2.8

0

7

放学回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并能认真复习且完成作业的习惯。

95.2

2.8

2%

如:“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学习习惯。”高段研究前做到的是37.3,研究后做到的是94.6﹪。由研究前后问卷数据显示,通过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后复习,及课堂积极思考等习惯的养成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课题研究下的“人本课堂”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两次区内展示活动,更是提升了教师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实效课堂。人本课堂气氛和谐、愉悦,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师生在相互信任、彼此接纳、心灵敞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话,师生情、生生情、教学情相互融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汇聚、思维碰撞、思想交锋、情感融合、共同进步。它是:文本与人本交融的课堂;个性和创意挥洒的课堂;合作分享的课堂;开放、链接生活的课堂;智慧生成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

(二)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也是学校逐步扩大影响力的过程,学校本着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验证了一些成果,在论文、案例评比,“人本课堂”展示等活动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更多的人走进了三小,更多的人看到了三小起飞,科研兴校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让三小尝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今日的三小学生让教师教得更轻松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佛祖岭社区的领导对学校的办学效果也是赞不绝口,夸孩子们懂礼貌、爱学习。

七、成果转化情况及应用前景

在研究的过程,我们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一是检验研究的成果实用性,二是好及时修正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的研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逐步规范。2008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时期,学校课题组一丝不敢怠慢。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也实现了科研引领教学的目的,达到了的科研成果应用的目的。

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家长的参与层度直接影响学生在家中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导致好习惯的巩固上有难度。其次,学校地处农村,生源的多元化也体现出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长久的课题。再次,子课题研究用力不均,部分子课题还需更深入研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研究的实践较多,但是理论的提炼还需要提高层次,少数同学的学习行为习惯还需进一步努力培养。

针对上述不足,为了让实验的预期目的达到更好的实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今后我们会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一)加强家长育人意识的培养及育人方法的指导,达到实现教育合力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督导评价机制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培养创造的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变化的动态个体。

(四)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陈霞,《语文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

[2] 陈桂生,《关于试行“课堂学习行为设计”的建议》,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05 

[3] 王雄,陈先枝 《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4] 李秀荣,《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延边大学2010 

[5] 孙思清,《教学需要‚一分钟》,《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3

[6]《培养孩子习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中国宁波网2006615

编辑:张贵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