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夯实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夯实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2012年07月23日 16:43:29 来源:山西省代县教育局 访问量:403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巡礼

夯实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各地区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图片数据来自教育部)

  编者按: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从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竭力确保2012年实现4%。据有关部门测算,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可达到2.2万亿元左右,与2009年(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前一年)的12231亿元相比,增加1万亿元左右,年均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000多亿元。

  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渠道

  2011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同时,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同期,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各地投入情况及时报告。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健全了落实4%目标的政策框架。

  合理配置经费,促进教育协调发展。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分配使用好新增教育经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合理配置教育经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任务,在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日常运转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经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组织实施重大发展项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个重大发展项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反复协商,将10个重大发展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17个新设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属于“雪中送炭”,主要针对民生,如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一类属于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等。

  完善各级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拟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全国幼儿园比2009年增加近3万所,在园人数增加了767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2011年,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每年500元、初中生均每年700元,东部地区小学生均每年550元、初中生均每年750元。启动实施“初中工程”二期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继续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改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010年以来,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办学条件建设。2011年,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中央安排补助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西部12个省份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对高等学校经费投入。以促进高等学校提高质量为重点,两年来,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对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在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重大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提高离退休人员382万人的补贴。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2010-2011年共批复下达中央专项投资20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周转宿舍近4万套。

  建立各学段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到2011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学前教育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普通高中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约500万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覆盖680个县,惠及约2600万学生。为此,中央财政每年需要投入160多亿元。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增加后,如果管不好、用不好,甚至滋生腐败行为,不仅浪费国家财力,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还会引发各种风险,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教育系统形象。两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作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主体,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如研究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对重大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改革试点,完善投入机制。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投入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积极的探索和改革。自2010年开始,全国有16个省(区、市)和部分高校开展了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试点。目前,各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如江苏省、安徽省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天津市、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甘肃省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试点,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

  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规范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正在初步形成,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经费保障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记者刘茜整理)

编辑:代县教育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