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香四溢,翻开《学前教育法》,责任与使命跃然纸上。作为幼儿教师,我时常思索:如何将法律的精神内核融入每日的教育实践?又该怎样在规则约束与个性发展间,寻得最适宜的平衡点?
尊重,是教育的基石。面对建构区中小宇歪斜的积木塔楼,我摒弃纠正的惯性思维,以平等姿态倾听他对“云朵城堡”的奇思妙想。这让我领悟到,尊重幼儿就是接纳每个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
规则,是教育的保障。针对不愿午睡的阳阳,我放弃强制措施,与孩子们共创“午安故事盒”。既保障了集体生活秩序,又尊重了个体需求,实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
赋权,是教育的智慧。朵朵在班级公约会上提出的“材料回收站”建议,经孩子们投票落地实施。这一过程让我深知,赋予孩子参与决策的权利,能激发其责任感与创造力。
《学前教育法》让教育更有法度与温度。从晨间的温暖拥抱,到活动中的个性包容,再到冲突时的平等对话,这些细微转变正是法律精神在幼教实践中的鲜活诠释。未来,我将继续以法为基、以爱为魂,守护幼儿的纯真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