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管理 > 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2014年11月18日 08:51:45 访问量:309 作者:张贵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我给大家介绍九种课前预习法:

    第一:提纲预习法

    就是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观点突出,文字精炼,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列出文章的重点、要点,经过这样的预习,课文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识记,为课文听讲铺平道路。而且也便于课后复习。对记忆性、逻辑性强的科目都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第二:符号圈点预习法

    阅读课文时找到重点、难点,并用一套符号代表字、词、句、段圈点勾画。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使读 、想、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标上记号为听课、复习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激发思维,增强记忆。

    1,初读标记。 可用铅笔进行标注,勾画出文章的要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2,重读整理。 化解第一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具体的说,也就是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

    第三:快速阅读预习法

    第一步,通读前言;第二步,浏览目录;

    第三步,翻阅有关知识的书页,重点是标题、插图、图表等引人注意的地方。 

    第四步,对重点内容做好摘录。

    第五步,依据阅读材料给自己提问题。

    预习课文,我们要明确这篇课文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发生的,最后如何解决,有何重大影响等问题。

    第四,温故知新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联系就知识,学习新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第五,扫除障碍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扫除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课前预习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的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继续前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找到问题后不仅要标上记号,而且要努力分区解决,尤其对于一般地知识,在预习中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则应自行解决。因此,务必开动脑筋去想问题,或者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去解决。

    第六,循序渐进预习法

    循序渐进预习法适用于难度较大,而又较重要的章节内容。

    第一步,同读课文。看新课题目,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理解之处。

    第二步,掌握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对于查不出答案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第三步,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步,再读一遍课文,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会。

    第五步,将课文读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七,表格预习法

    绘制表格,列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条目、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方面内容的一种预习方法。通过预习,找出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表格预习法可用于单元预习,单节预习,某课预习。

    第八,质疑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所阐述的观点、结论以及文中的某些说法进行质疑的方法。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老师等方法,找出正确答案。

    第九,习题试解预习法

    预习如果只看书,很多问题并不能被发现,这样的预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预习不仅仅包括看书,还应包括做习题。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加大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贵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