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培训 >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2012年11月23日 10:36:31 来源:代县阳明堡古城小学 访问量:341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在 小学阶段,孩子正是享受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赞许的时代,小学生应是充满热情、活力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我想并不是这样的,事实是不容我们教师乐观的。 与学生们谈心、交流、相处的日子里,听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帮助和理解的强烈呼声。有那么多的学生过早地告别了欢乐时光,经常处于紧张与困惑的心理状态 下,这种情况是让人费解!带着这样的疑虑,我曾仔细的观察过这些学生的情况,发现造成这种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因素是最直接和深刻的,也是最具有 潜在力和长久性的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孩子在生活中出现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等“问题行为”。我把这些学生的心理进行分 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报复心理

报 复心理主要是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的缘故。正因为他不能承受挫折,一批评或着指责他他就会觉得受不了,从而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 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行为中带有攻击性和敌意性,也就是报复性。在学生中的具体表现为当自己遭受何种行为时,又将这种行为作用于身边的同学,导致同学对他 产生厌恶感。

在我见习期间有这样一位学生,可以说是个十分招人喜欢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 母亲再婚又生育一女孩,相对来说给予他的关心就少了。同时家庭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在他出现错误行为时是又打又骂。如果今天他在家时,母亲有给予他鼓励或者 没有打骂他,那么第二天到学校后他和同学相处也就比较融洽;如果今天在家让母亲批评或者打骂的话,那么第二天到学校后也是对同学拳头相向。虽然老师和他讲 的话他都明白,也懂得应该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可是自己自身的自制能力较差,常常控制不住。

(二)自我中心心理

这种心理的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想法,做事不征求他人意见。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认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往往从自我角度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

有 一名学生,家庭十分富裕,在他身上的衣服不是“红黄蓝”就是名牌。因为是独生子女,因而父母对他极其宠爱,恨不得把一切好的事物全送到他的面前。因为家庭 的宠爱所以她是我行我素,在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出现不文明行为。如:同学之间有与他不一样的意见和想法,他在争论不过别人时,就是用暴力解决,随性而为造 成同学和老师对他极其不满。

(三)自卑心理

通 常情况下,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打击,但是,同样的问题,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此自卑心理还是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 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造成这种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在小学中较为普遍的是,从小缺乏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久 而久之,就会离群独处,不愿与他人接触。即使有心想和别人交流又会怕遭到拒绝,缺乏与人交往,容易造成自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人不懂得教育方法,对待孩 子的错误常常的又打又骂,当着外人的面一说起来就说孩子怎么这么傻、怎样的不懂事。长而久往,孩子就被洗脑了,一做事情就认为自己不行。

(四)依赖心理

这种心理的主要表现为只要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求助于别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

这 类学生不止父母视他们为宝贝,就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 差。同时学习上,这类学生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 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更是数之不数, 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某报曾载有个学 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的事。 

从 上面的学生心理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关系离异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对待孩子简单粗暴,严重伤害孩子自尊心;父 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忧郁;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及祖父母对待孩子过于宠爱,导致孩子依赖心理过重。     对小学生以上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法:

一、帮助儿童走出自我中心

1、 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不应该过度的“爱”孩子,这种“爱”是不正常的爱,它会让孩子觉得别人 对他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

2、 运用移情方法。即引导孩子设身处地的想到别人。例如:家长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如果别人在吃东西,你想吃,该怎么办?你也想吃到东西就要把自 己的东西先分给别人,你给他了,他自然也会给你。”可见,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讲故事等具体的手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别人,由自 己想到别人。促进孩子从“自我中心”走向“为他人着想”。

二、克服自卑心理

1、增强信心。父母要引导孩子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要想成为强者,必须懂得“以勤补拙”,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要学会相信自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2、 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父母要创设一个情境,能符合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增加成功 的经验。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则可让孩子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 活动或工作,以便增强信心,免除自卑。

3、正确评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与 短处,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短处不看长处。积极的态度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而父母的作用就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 的优点,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孩子觉得自己也同样有突出的地方。

三、让依赖远离孩子

1、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家里,父母一定要树立孩子能干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 不要什么都自己包揽。

2、适当的回避

在孩子写作业或是做某一样事情时,家长可以适当的回避,可以等孩子完成后,或者遇到难题时在给予帮助,不要代替孩子的思想,帮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越重。

从上面的点点滴滴都告诉我们:身为父母应该懂得如何正确爱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视一切都理所当然;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遇事先退三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什么事都是叫着爸爸妈妈。

专 家指出: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越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 题,在学习背后潜伏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危机,指导、帮助学生承受各方面尤其是家庭对自己造成的心理影响,使自己适应家庭环境,同父母一起努力,消除对自己 个性形成的不良影响,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学生。

编辑:张俊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