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14年03月11日 20:16:50 访问量:38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在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出来的同时,也把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心身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更是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德育大纲》也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
、当今竞争激烈,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增多。21世纪需要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负荷在加重,心理问题在增多。

3、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通过初中三年的奋斗,经过中考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成绩一般的学生别无选择,只有到条件稍差一点的普通高中就读了。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抱着被淘汰下来的心理来上普高。因此,在普通高中的众多学生中都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起来才上普通高中,最终导致自卑心理加重,甚至自暴自弃,尤其在当今社会上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看法,普通高中生是一群品学兼劣的差生,是被重点高中下来的学生,学出来以后不是当个小工人,小厨师就是当个小商贩,没出息。由于受这种文化背景的不良影响,加上学生自身发育的趋势,导致不少学生在学习与娱乐、交往与适应、挫折与失败、情绪控制、性成熟等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引起反社会行为、犯罪、自杀等后果。

4、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留守孩子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一个独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在用汗水换取比农村更丰富的经济同时,他们的子女的教育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将来人口素质。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高,父母外出打工后,子女由祖父母和外父母监护,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教育观念和思想陈旧,再加上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只充当了生活保姆的角色,这种隔代教育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往往容易重感情轻理智,在物质和精神的把握上,往往重物质轻精神。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亲友的监护往往是有心无力、有心无法。孩子便曾经严父慈母的管教到忽然失去现实的约束力,失去父母日夜深情的滋润,得到更多的却是远方父母对自己言行的包容和无力的叮咛教诲,以及祖辈的无原则的溺爱。这必然使孩子滋生许多不良心理,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依赖、懒惰自私、任性、霸道、散漫等。父母外出后“留守孩子”绝大部分没有安全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无上进心、苦闷、忧郁、悲观、自卑、易怒、敏感、甚至厌世。这些性格和行为的缺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外出打工父母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他们的自身文化程度都较低,加之为了家庭生计长年在外奔波,因而在教育子女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更是今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前任书记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条款。建议所有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用两个关系到,精辟深刻言简意赅地说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调试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水平,即人在面临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能持久地保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持续而内外统一的过程。心理健康是一种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规范,而且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与宽容的气质。我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映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由于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逐步定型和完善过程之中。从心理上说,正经历着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自觉的过程,因此他们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不能及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不能随时承受挫折和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结果,常常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其潜在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保障学生心理品格健康发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

-4-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体形的变化、性器官的成熟使他(她)们对自身变化十分关注,并欲寻求答案,因此,他们急需生理卫生知识。另外从社会发展因素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众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也突发猛进,它的传播过程对个体的社会化和群体的心理影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放搞活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市场管理问题,一些不健康的音像、影视、读物一段时间泛滥,部分学生还热衷于上网寻找一些刺激,因而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淫秽色情的内容,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势必影响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组织向学生讲述青春期生理发育特征,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变化。为了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性生理知识方面的羞涩感,顺利开展性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采取将男、女同学分开上课的方式,要求所有男生参加,由男生理学老师来授课,男性班主任参加随堂听课,组织工作亦由男性中层干部负责。女生也是如此。在授课现场清一色均是同性,这样既使生理学

   专家在讲课时能深入透彻有针对性地对性生理卫生知识进行讲解,又使学生在听课时排除了听课时有异性在场的心理顾虑,从而使整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主讲老师采用讲解,图示,录像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接受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
    2
、性心理卫生知识教育

-5-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性发育逐渐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和完善,已经产生了较清晰的性意识,他(她)们渐渐地告别了异性疏远期,进入了异性接近期。开始对异性有非同一般的兴趣,喜欢对异性评头论足,且有了追求异性的强烈愿望。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由于中学生受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限制,加上涉世不深,使得他(她)们往往处理不好学习与感情的关系,从而影响学习。并且,他们对爱的理解很肤浅,而对什么是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知之甚少,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该进行性心理知识辅导。辅导也采用男、女生分别授课的方式,由主讲老师先介绍性心理、性道德的基础知识,然后联系实际生活中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析,并且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现身说法。使整堂课富有极大的感染力。并进行现场团体咨询,由学生将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困惑、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并分门别类进行回答。

3、学习、考试心理教育
    
学习活动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普高学生中,由于很多同学是因为成绩差才进入普通高中,因此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地表现为厌学、缺乏学习的自信心等。针对这种情况,主持学习心理讲座的老师往往首先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不论是专业课学习,还是文化课学习,都是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从而引导学生从较高的层次上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动力。其次针对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的现状,由心理辅导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以及克服焦虑、学会放松、化解紧张、科学安排时间的技巧。最后要求各班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分科
目系统介绍各科不同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建立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4
、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一个纽结。因而与人交往和待人接物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得到信息和机遇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人们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心理情感上的沟通。而我们在对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不够满意。其实人的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这有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对此首先请老师开设人际交往心理讲座,向学生系统介绍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然后由各班班主任对本班有社交恐惧、孤僻、嫉妒等交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使他们能突破交际障碍,学会与人交往,努力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尽早地把自己于班集体之中。
    5
、消费心理教育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每天都有消费行为。 为了能使他们对消费与健康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应采用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在消费生活中的自觉性和调控能力。首先,由专门老师开讲座,向学生系统阐述消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的知识。其次,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设计有关的心理辅导课,如我的零花钱我的消费观我的生日活动”“大手大脚要不得在缤纷的柜台前等等,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正确的消费价值取向。另外,开展禁毒教育,
毒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危害之一,高中生由于涉世未深,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引诱走上吸毒的道路,邀请司法局宣传处同志来校作禁毒报告,邀请戒毒所的戒毒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吸毒的危害性,提高了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6
、良好情绪培养教育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人的全部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要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状态会对个性形成起积极影响;反之,情绪不稳定,压抑,会对个性的形成起消极作用,美国学者丹尼尔、戈曼在1995年出版的本名为《情绪智商》的菱中,把情绪智力从人类智能中离析出来,认为:人的成功只有20%依靠智商(IQ),成功更依赖于情绪智商(EQ)。因此,培养与环境协调一致的良好情绪势在必行。除心理辅导老师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讲座外,把这一心理教育任务落实到班主任身上。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懂得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开展良好情绪培养的手段和技巧,然后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开设心理辅导课,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演小品、讲故事、做游戏、乐观测验等来使学生理解认知与情绪的密切关系学会积极行为,把握情绪。
    7
、升学、就业心理辅导教育
    
人生是由一系列的选择不断推进的过程。人生的艰难也许在于选择的艰难和在选择中不得不经受精神和情感的波折。在诸多的人生选择中升学就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之一。而普通高中生又是在升学考试中成绩不佳,几乎是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校学习的。因此,对他们(包括学生家长)进行升学就业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牵涉到学生在以后三年的学校生活能否安下心来学
习的根本问题。对此要求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升学社会需求等进行正确评价和分析,使自己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未来。为学生今后升学或踏上社会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8、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有可能实现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包括对社会发展期望的共同理想、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内容。理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充实他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理想教育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进行。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感到所追求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现实,从而坚定对理想的追求。中学生是富于理想、选择生活道路的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时机上要从细节开始,在方式上要从具体问题开始,在内容上要把远大理想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鼓励他们立志成才。 
  
   三、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同其它学科教育一样,有它自身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我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途径,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取得好的成效的。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调查结果,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具体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学科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

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2、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题研究,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尝试将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化。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化就是指: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出发点、为依据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呈现德育教育内容。这种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德育教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是说与成年人相比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正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探索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具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真理的认识只有通过独立的、自由的判断,学生才能认识到真理的含义。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作用体现在运用各种方式引导与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服从这个规律。道德意识形成过程可能会很慢、会有反复,但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自律性的特点。

3)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寻找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日常工作中评说讨论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有利于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这是最好的“导行”。同时不排除对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吸收借鉴,这是德育教育的资源之一,适时适度地加以介绍,会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4)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工作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挽救一个后进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人才。”用真诚对待他们,使后进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及时抓住他们在某个方面的进步,科学灵活地进行评价,使他们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

5)努力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校园及班级教育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爱意的心理气氛。教师要不断学习,逐步树立创造健康教育环境的意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操作原则,如:尊重学生并使其认识自身价值;鼓励学生并使其看到自身优势;关心学生并使其班主任的爱;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团委、学生会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寓特色活动中是团委与学生会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本着“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团委与学生会曾开展了以青春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女生四自教育”(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排解青春期烦恼,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中。

同时团委与学生会还组织学生围绕新时期女性应具备的素质及讲座内容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自己,学会去关爱自己,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努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团委将长期开展的志愿者服务、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将“阳光心语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团委其他工作、课堂内外其他健康教育活动整合起来,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氛围。比如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人格,增强耐挫折与适应环境和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目的,增强了立志成才的信心,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了身心健康。

4、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检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心理咨询工作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将个别咨询与普及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解决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将心理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相结合,障碍咨询是指对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的咨询,重点是排除障碍和不适;发展咨询是帮助咨询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提高人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咨询还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为咨询者构建合理的价值体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这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通过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收集学生心理状况的相关资料,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使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5、开办青春聊天室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由已获得了证书的教师担任学校心理专职教师的工作,成立了校心理咨询室青春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一项责任性大、专业性强的工作,是心理咨询中的一项具有特殊性质和意义的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既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又是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积极认识和处理在学习、适应、发展以及择业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对有关轻度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并提供心理帮助,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学校要有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校心理咨询室有专用场地,咨询室内部环境舒适、温馨、宁静、安全。咨询室配有1个专职咨询老师。心理咨询室有学期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心理咨询室开放接待时间每周不少于4小时。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心理咨询室要鼓励学生上门主动咨询,他们反应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焦虑,二是人际交往:同性交往、异性交往由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较多,有的学生因不善人际交往,与同学发生口角,最后却导致暴力;有的学生处理不好同学关系,产生自我封闭,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人产生绝望;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异性朋友较少,对自己的容貌和形体产生极度的自卑。他们主诉的问题一般都是由认知偏差而造成的,经过合理的情绪渲泻疗法和认知疗法,使个别学生患了明显的学习焦虑症,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过度紧张,情绪过度紧张,为了一点小事情就想吵架,同时还肠胃不好,经过咨询,情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也大有好转,记
忆力和注意力也大有提高。
    6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游离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应试教育中几乎等于空白。学校领导一班人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和外地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在思想认识上要有巨大的变化,对于为什么要在中学进行心理教育这个问题有深刻的分析,冷静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自觉学习,结合工作实际,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报告、撰文、讨论等方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统一全校教职工的认识。同时,采取措施,制定教职工行为规范,加大力度来提高教师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教育思想端正,品行好并能熟练自如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有关教师和班主任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进修和培训。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已备受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天的挑战,更是为了明天取得更加辉煌的进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呼唤,更是学生内心的呼唤。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去精心施工,营造中学生心的乐园

总而言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和困惑,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促进其健康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的今天,对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我们的中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书目:

       《辅导与心理治疗》           林孟平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刘维良      华文出版社

       《青少年心理与卫生咨询》     李百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济南大学出版社

《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       吴增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编辑:李尚恩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