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资源 >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

2014年05月06日 14:08:19 访问量:608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观念日异革新的今天,“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已被日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侧重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任务型教学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一教学法的一些看法。

一、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和其他教学法并不排斥。在这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外语教学,对于其他语言学科和非语言学科同样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法。

单从“任务”两字来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没有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说的任务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学的新知识隐藏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事实上它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我”是如何一步步发现残疾青年家里没马这一真相的。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并寻找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掌握的细节。事实上我们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我”看到的一幕幕场景入手并结合残疾青年的语言,动作描写。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复习本单元抓住细节烘托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1)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要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教学目的,二是任务所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如在上述例子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语言意识,提高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而非教学目的则应该是根据不断增强的“我”的感受,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和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博爱。

2)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的表述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行为和活动。

3)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时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么做。

4)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履行更具有操作性,更好的与教学结合。

5)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督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的进行。

6)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能力。

三、任务怎么设计才科学合理?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到一起,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设计的再好都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环节有哪些?

任务提出后,当然需要实施,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确定。我在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1)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

(2)   提出任务,在上述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思考、收集、整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补充说明,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做相应的总结补充说明。

(5)   巩固练习,巩固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总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编辑:张彬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代县频道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代县东大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